3D打印模型(在工業上也稱為增材制造; AM)已經正在引發制造轉型,從快速交付備件到定制化生產,增材制造技術可以幫助簡化設備維護,加速研發過程以及通過功能為導向的設計來提升產品性能。
同時,材料工程師正在積極擴展可3D打印材料的界限,不僅包括塑料和金屬,還包括納米材料,生物基材料等,3D打印正在逐漸成為主流制造技術。本期,3D科學谷與谷友來共同領略3D打印納入主流制造技術的挑戰與現狀?!?D打印成為主流制造技術的最新狀態》將分為上下兩篇來進行行業發展透視,上篇將聚焦在3D打印納入主流制造技術的基礎建設部分。
3D打印/ AM增材制造技術為制造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在安全,監管和知識產權(IP)方面也引入了業界剛剛開始理解的一些敏感問題。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觀察,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正在提供有關增材制造法律問題的首個研究生課程。
3D打印模型 有了增材制造技術,其中一個挑戰是如何保護零件的設計,有時候人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違反了其他人的知識產權。在某些情況下,復制零件可以像掃描零件一樣簡單,從而生成可以3D打印的零件三維實體模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開發了認證3D打印部件的方法,包括嵌入式化學標簽 – 基本上是一個“指紋”,可以用光譜檢測,以提供部件來源的驗證。例如,如果要打印鈦合金零件,用戶可以在零件中打印不會影響屬性的輔助材料,但可用于驗證零件是否真實。